法脈宗門 長久相傳

2010年 10月 03日

攝影者:許榮輝

攝影者:許榮輝
慈濟是一個宗教團體,我的宗教理念很單純,就是「人生的宗旨、生活的教育」。皈依佛教,就期待佛教在人間、在生活中落實;人生的宗旨是無形的觀念,在還沒有做到之前,是看不到的。


法脈宗門的真善美

我們的理念就是要求真、求善、求美,把看不到的理想,落實在生活的教育,並非只有理想導向,想的卻與做的不吻合。一個人要做到人生的宗旨、生活的教育,還要求真善美,實非易事。

宗門已開,法脈要傳,不能缺少精神理念,要先從靜思的生活了解起。靜思的生活就是克己,同樣也要求慈濟人從生活上達到克己。像是很多委員以前都會去逛委託行、買奢侈品,走進慈濟,就慢慢改變而節約。

又如一些男眾委員是企業家,也有應酬、喝酒、生活糜爛等不好的習氣,他們走入慈濟之後,也能把時間省下來做好事、把錢省下來去救人,付出力量,這也都是靜思法脈精神的延伸,其源頭就是靜思精舍的生活。靜思精舍的克勤、克儉、克難,一直延伸到慈濟人的克勤、克儉、克難,此即「法脈相傳」。

法脈所傳的是「真」,把克己、克勤、克儉、克難真正落實在生活中,再開啟「善」門,於慈濟宗門中守戒、守規、守禮節,讓浩蕩隊伍呈現「美」的形象。

正信宗教者皆具因緣觀

慈濟宗門人,首要「心中有佛」,佛乃宇宙大覺者,人人心中本具真如實性,即是佛性;再者「行中有法」,將法運用在日常行動之中,要有因果觀念。

有正確宗教信仰者皆具因果觀,基督教、天主教說「信我者上天堂」,也是有因果觀念。「信」就是「因」,復依照天主、基督的教育去行,就是「緣」,有因、有緣,將來會上天堂就是「果」。

而佛陀所說的信仰,是要我們行事如法。慈濟人心中有佛、行中有法,走入人群去淨化人心;又如早期海外傳教士馬偕博士等人飄洋過海來到臺灣佈教,蓋醫院來拯救病人,也是親近人群的法之一。

所有的宗教都希望能拯救眾生,佛陀也不例外。佛教徒就是要上求佛道、下化眾生,所以我們要用法去對治人心的貪婪與欲念。

色欲是最麻煩的,人與人之間,往往一脫軌就拉不回,一失足成千古恨。尤其在龐大團體中,更要防治人與人之間情的脫軌、欲念的脫軌,乃至於貪念的脫軌。希望人人在精神上要求真、求善、求美,在人群中須守戒、守規、守禮節,內心一定要建立宇宙大覺者那分清淨的心。

接連而來的因緣成就慈濟功德會

成立功德會,一路走來有很多的因緣,且是接連而來,不可忽略其一。

養父往生對我的衝擊,再加上師嬤的乾媽去觀落陰,說養父在枉死城,心糾結得很苦。為了救父親做法會,誦《梁皇寶懺》是我走入寺院的第一步,也因為結下這分緣,深奧的佛教道理,解開了心中的迷惑;雖然還不是很清楚,卻有心門開啟,得到啟蒙的感覺。此後,就常往慈雲寺尋找人生的方向,遂有「提菜籃」的故事……

六個月在小木屋的修行,雖然在物質上空無一物,然而心靈在「靜寂清澄」中,洗滌了許多對於人生的疑惑。對我個人來說,這段時間是很有收穫的。小木屋拆除之後的兩、三年間,先寄宿慈善寺,數個月的時間,講了一部《地藏經》,過了一段時間,又到東淨寺講《阿彌陀經》。

因為小木屋在普明寺後面,在深入《法華經》時,也慢慢體會到地藏菩薩「地獄不空、誓不成佛」的大願,內心有著一分澎湃無法壓制、欲救度眾生的念頭。

及至五十五年春,克難中成立功德會,說來也是很不可思議的因緣,因為在慈善寺講經,才有德慈、德融、德恩他們皈依;因德融的父親住院,才由於那一灘血,觸動我要成立功德會。

假如沒有那位難產婦女,心裡就不會放著一顆種子;再加上修女來談論宗教,她們很信服佛教那分慈悲入微,認為蠢動含靈皆有佛性的大愛廣被精神,然而卻提問,何以佛教沒有像天主教、基督教一樣有醫院、養老院?我只能回答,佛教徒總是為善不欲人知。但是我在內心說,雖然佛教那麼好,看過《法華經》,要行菩薩道,也講過《地藏經》要發大願,空講空知,只是在理、在文字上,道理是不具象的。這段談話是一分啟發加激發,也讓我下定決心。

又假如沒有師公要我回嘉義,這裡的一群老菩薩也不會為了留我而表示,只要師父住下來,要我們做什麼都可以;要他們日存五毛錢,就是我留下來的條件。

很多事情都要有齊全的因、緣,如何使法脈相傳,做到不失真,須求真、求善、求美,就要用文字寫下,不使之中空,且要一脈相傳。

「開、示、悟、入」慈濟宗門之法

慈濟四大志業、八大法印之所以能在短短四十多年,就能普遍全球,都是因為我把大家有形的財物,點滴皆放在慈濟功德海,遂有這一股力量,取在社會、用在社會,做社會所需的種種建設,我接受的是你們的心。

慈濟做得有聲、有色,具足形象,除了人人付出的點滴分毫不漏之外,也集中愛心,形成一股付出無所求的力量。這分力量很真、很善,展現出的團體形象很美,等於是為社會樹立典範,所以慈濟人的故事也要收集。

一天八萬六千四百秒,在慈濟,秒秒都有不同的動人故事,同時在發生。因為有很多人用時間去付出,在付出的動態中,內蘊一股靜定的無形力量,這股力量就是法。

《法華經》言「開、示、悟、入」;把門打開,原本暗暗的室內,就會有光線透照進來,就能看清裡面的環境。開門啟示,所見之物各有名稱,像是桌椅、書本、杯子等等,是為「示」。知道物品的名稱並了解其作用就是「悟」。但是光是知道也沒有用,還要真正投「入」,用身心去接觸,才能體會各種物品的功用。

期待傳法脈與開宗門,要讓精神成為一種經典,而非像展覽會場中,若僅使用螢幕投影,雖然有豐富的影音,一旦關掉機器,人走物空,白布仍是空的。

立宗門在佛教界是一樁大事,過去如淨土宗、禪宗、三論宗等,都是專朝立宗的方向走。慈濟四十多年來,所有慈濟人都走在菩薩道上,有很多可以流傳的事,裡面的法是很容易做到的,但是道理實在很深。

像是「把握當下、恆持剎那」、「師公飯」、「甘願做、歡喜受」靜思語,慈濟語彙在字典裡是找不到的。又如「開車」的閩南語發音規定,除了有其故事並且有其涵義。

希望同仁與常住師父們相互鞭策勉勵,為法脈傳承,把豐富的經藏,一段接著一段的過程清楚寫下,抱著玄奘法師取經的心情,為志業立千秋,避免將來以訛傳訛,有所偏失。

蓮池海會佛菩薩,探索人心淨身心

每個人身上都有一部經,深入經藏的「經藏」所比喻的是人海,而「蓮池海會」就像菩薩海會,如同在茫茫大海中,有船隻的點點燈火集中。

我是在人人身上取經,我面對的群眾,從七十多年前到現在,已跨越了數個世代,其中有很多警惕人的事。比如這次歲末祝福行腳到彰化,有對很可愛的表兄妹,分別是五歲與四歲。住在臺中小表哥每次都會先來彰化接師公,兩個人也會手牽著手來。

等我坐定後,小表妹就先開口問:「師公,我能不能唱立願文給您聽?」我說,好啊!她就開始唱了,一旁的表哥就吃醋了,可能他們本來約定一起唱,但是表妹一說,我不知道就答應了。我問表哥怎麼不唱?表哥就生氣了,隔天他沒有來。再隔一天,看到了表哥,問他昨天怎麼沒有來?他說:「因為我感冒了。」我說:「你是心感冒嗎?」

從這麼幼小的孩子心中,看到了人的習性。像這樣容不下別人好、見不得別人優先,生嫉妒心而吃醋,年紀這麼小就會有喔!所以,從年老到中、青、幼年,我在每一個人身上都用心去看,也用心琢磨他們的心靈,每一個人都是經典!心靈是看不到的,卻可以從人的表達中去探討。救世要從救心起,假如不去了解人的心態,就無法對症下藥。

期待有心投入人文工作的人,要自我肯定、自我相信,在這股清流中,去探索無數豐富的真善美人生。即使曾經嚴重受污染者,也能因沐浴在清流中,淨化了身心。

掩蓋過錯、覆藏過失,無異於用布覆蓋髒污的東西,怕人看到。如果不清洗,裡面的東西還是髒的。而慈濟人可愛之處,就在於他們能夠自我揭露過惡並趕緊洗淨,遂得身心清淨。

人人皆是凡夫,不可能不犯錯。為什麼我一直堅持要做大愛劇場、環保志工的故事、人物誌等真實人生的節目?當初我提出製作這些節目時,很多人都不看好。但是我要的是真,有真才能善;憑空捏造的故事,即使編得天花亂墜也不美。

事在人為,人都有觀念、方向、習氣,要調適是很困難的。但是我認為,沒有困難就沒有美好的故事;然而面對困難必須克己,否則天天都會被困難打倒,或是消極頹廢空過時日。

人文工作者要自我期許做到人文中的人文典範,自愛而身心力行。希望你們能真正吸收法髓,才能相傳法脈,讓靜思法脈在你們的願力之下源遠流長。

證嚴上人開示於2007年12月29日
本文摘自:《證嚴上人衲履足跡》2007年冬之卷